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。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。顺治、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都驾崩于养心殿。
《百鹿图》就在下图屏风后墙壁上
自雍正开始到清末的二百年间,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。正厅设有宝座、御案。宝座后设有书架,藏有历代皇帝有关“治国”经验、教训的著述,专为新皇帝阅读。一些官员在提拔、调动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,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,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。
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"养心莫善于寡欲",意思就是: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。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,上悬雍正御笔“中正仁和”匾。
东暖阁是同治、光绪皇帝年幼时,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。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辛亥革命爆发,溥仪和太后在此召开“御前会议”,作出退位决定。
西暖阁正中设坐榻,上悬雍正帝御笔“勤政亲贤”匾,这里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,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。
百鹿图,为什么能够挂在养心殿三百年,没有损害或移走?2016年,故宫博物院要对养心殿进行全面大修,需将该建筑样各厅堂殿室的贴落画全部从墙面揭下,其中包括从乾隆朝时就粘在墙上的《百鹿图》贴落,又称《白鹿图》。
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,养心殿屏风后的照壁(又称罩璧)上曾先后贴过《油画鹿》、《老虎画》和《百鹿图》,其中《百鹿图》保留至现在。
我们结合档案查证出《百鹿图》的作者、创作时间及粘壁的特点,指出贴于养心殿私密位置的《百鹿图》,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题材画,而是幅反映乾隆帝的室内装潢的艺术细胞,及企盼寿享遐龄的吉祥作品。
《百鹿图》全貌
一《百鹿图》内容与粘贴位置
此图绢本设色,画心纵250厘米、横275.5厘米,四周以蓝绫镶裱边,上裱边宽13厘米,下裱边宽8.1厘米,左右裱边均宽5厘米。
画作以平远法构图,以俯视的视角取景,近景绘坡地处三头小憩的鹿,神态安然悠闲;中景绘野鹿在水畔处,或低头食草,或相随相伴,或嬉戏玩耍,情态各异;远景绘“松杉到处群糜鹿”的景致。此图仿佛回荡着鹿鸣与风声、水声合奏的快乐旋律,同时拥有着浪漫的田园气息和优美的色调。
画的两侧是大门
养心殿的殿座呈“工”字式,前后殿共十二權,中为穿堂。前殿是皇帝的处理朝政之地,后殿是皇帝的寝居之地。《百鹿图》贴在前殿明间屏风后的照壁上,画面向北,正对后殿皇帝寝宫的屏扇门。该画作的两侧“各开一门”,是皇帝进出前后殿的必经之门。
由此可见,只有当皇帝从后殿走向前殿时,方能见到此作。由于皇帝寝宫是紫禁城内最私密的生活空间,所以此图是养心殿中隐密的且专供皇帝欣赏的定制画作。
二《百鹿图》作者及制作时间
《百鹿图》上没有标注创作年款和作者名款,查阅造办处“活计档”,找到了乾隆22年(1757)二月乾隆帝谕令绘制该图的档文。
记云:“传旨:养心殿后虎座”,着张为邦、方琮用绢画《百鹿图》。钦此。“由档文得知:此图制作的时间是乾隆22年,作者是张为邦和方琮。
依据张为邦、方琮各自擅绘题材的特点分析:
图中的鹿应该是张为邦所绘。
在这里,他运用中国画的材料,将西方的素描、解剖技法与中国传统的写真笔墨相结合,不仅生动地表现出百头鹿或行或止、或扭头或转身的各种姿态,而且以短细的笔触,将鹿毛刻画得写实似真。张氏在布局上运用“近少远多”的手法,将百头鹿的活动场景安排得有条不紊,显现出高超的设景布局能力。
图中的山石树木应由方琮所画。
山石树木虽为衬景,但在创作上却丝毫不敢怠慢,他通过对树木疏密有致的布局,自然合理地营造出了群鹿活动的空间,避免了鹿儿像标本一样被呆板地展现。而在树叶的刻画上,方氏巧妙地利用了秋季树叶炫丽多彩的特点,以双勾填色法绘每一片叶子,交叠的叶片先以墨线勾勒外轮廓,再填以赭、绿蓝、白等色。冷暖互映的色彩在真实地反映自然本色的同时,丰富了画面的色调多样性。
图中的山石在以粗线条的墨笔勾线后,又填以绿色。坡地呈犬牙交错的开合状,不仅表现出坎坷不平的地貌特征,增添了地形富于变化的趣味性,同时令画面的构成更趋于完整。
三乾隆对《百鹿图》的两种生命延续方式
乾隆帝曾对《百鹿图》进行过两种方式的”延续”,一种是“修复”、一种是“草仿”。
1“修复”方式的延续,是指利用修复手段对画作本体进行延续。
据目前查到的清朝档案记载,《百鹿图》曾先后两次从墙上揭下进行修复。
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七年(1782),见当年五月的档文记:"太监鄂鲁里传旨:养心殿明殿照壁后现贴《白(百)鹿图》揭下,将虫蛀处交如意馆收什,其壁子交工程处换安板壁,仍将《白(百)鹿图贴上。钦此。”
处理“虫蛀”,当然是修复中的小修,说明画作整体状况基本完整。
第二次是乾隆83岁,1793年,见当年二月的档文记:"总管张进喜传旨:养心殿明间后罩(照)壁上现贴(白(百)鹿图》大画描(揭)下,用高丽纸另托裱,换厢(策)新边脱落颜色处,着如意馆找补见新着色,俟该工板墙收什(抬)得时,再行贴落。钦此。”然后“用高丽纸另托裱”。
这属于修复中脱胎换骨式的大修,裱匠需要把画心整个揭下,重新托覆裱背并且补色,这说明当时画作整体状况极差,已经不适宜张贴。
挂在养心殿的《百鹿图》在经过两次修复,尤其是第二次彻底的大修(再加上贴画的墙面也进行了重新的修整),其艺术生命得以延续。
目前,该图在历经300年后,依然颜色如新,没有破损、虫蛀或者霉迹,保存状况良好。
2“摹仿”方式的延续,是利用画家仿制画的复制手段,对《百鹿图》进行再生性的延续。
乾隆帝在对其归政后,成为太上皇的养性殿装饰时,传旨:"宁寿宫养性殿明间后照壁着艾启蒙照养心殿后照壁现贴《百鹿图》一样,用白绢画,着方踪画树石、杨大章画花卉。钦此”。
《百鹿图》复制本的出现,是《百鹿图》通过空间的转换实现的延续。乾隆帝希望自己在交出皇权,移居养性殿后,依然能够像在养心殿一样天天观赏到《百鹿图)。
此外,《百鹿图》复本的出现,也是乾隆帝对”百鹿”题材画持续重视的延续。乾隆曾说:鹿,阳兽也,寿千年。